他是执着的“技术员”,是严格的“参谋长”,是儒雅的“领导者”,是严谨的“科学家”,他就是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彭舸。
攻坚克难 开拓创新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作为公司技术管理的“总参谋长”,彭舸始终将“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当作人生箴言和行动航标,常年奔走一线,牵头组织、研究施工技术方案,为重难点项目稳步推进确定时间表、路线图。
2017年7月,由公司承建的贵阳北动车运用所扩建工程进入“决战”阶段,而制约工程建设进度的难点——下穿既有贵开客运专线铁路框架桥施工方案迟迟没有定论。铁总工管中心明确要求公司要积极推进工艺创新,最大限度节约工期,使贵开线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行。然而,采用原方案需要进行两次转换架设,不仅施工周期长、成本高,同时由于下穿区段与贵开线斜交,易对行车安全造成巨大风险。更为棘手的是现场场地狭窄,下穿框架桥左右侧紧邻通站道路,正前方紧靠厂区专用线,无预制施工场地。制定安全、经济、高效、可行的技术方案势在必行。
为解决这一“卡脖子”的难题,彭舸带领课题组坚定信念、咬紧牙关,誓要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反复论证计算后,课题组决定采用的钢筋骨架整体预制吊装平移至设计位置后原地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由于没有类似经验可以借鉴,他一方面带领课题组成员不断摸索总结大型吊装、连续浇筑、循环回填等知识,另一方面集思广益,对该方案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钢筋笼整体制作和吊装工艺进行反复研讨,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工艺创新设计了吊装钢筋框架的构件及劲性骨架内支撑体系,开创了国内先河,通过采用该方案仅用时40天便完成了施工任务,比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工期提前15天,解决了无法长时间封锁施工的问题,获得直接经济效益588.62万元,节约了巨额的铁路运输损失费,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给予高度评价,并发来贺电表示祝贺,社会、经济、节能环保效益显著。经股份公司专家组评审认定,该方案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技术攻关 华实并茂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2017年,彭舸牵头组建成立了装配式建筑与BIM中心,负责相关新技术的研究、策划与实施应用。通过建立应用体系、举办相关培训班、组织开展比赛、研发学习程序和应用平台等举措,在全司上下掀起了学习应用装配式及BIM技术的热潮。从2017年至今公司先后举办BIM软件技术专项培训班6期,举办BIM场地比赛1次,培训员工200余人,29人通过BIM等级考试,BIM取证人数位居集团内部第一,初步搭建起一支熟练掌握BIM技术的骨干团队。2017年至今,公司采用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的项目从0个上升为7个,在推动技术变革的同时,向项目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工信部举办的“优路杯”全国BIM大赛中,公司参赛成果《中铁御花府》、《郑万铁路重庆段BIM技术成果应用》先后荣获银奖和铜奖。
2019年3月,他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聘请为“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专家”,2019年10月,他被集团公司聘为工程技术专家。
坚定沉着 有的放矢
提起“舸总”,大家总是想到“温文儒雅”这个词语,他在大家的眼里,更多的是像一位老师,因为他总是沉着冷静、一语中的。
2019年10月,他组织召开了项目管理研讨会。在会上,他鼓励各位项目经理站在如何高效推进项目管理的角度,直视已经暴露出的弊端,大胆发言。他仔细聆听和记录每一位项目经理的发言,及时要求相应部门给予解答,尤其针对上级单位明确规定的问题,他耐心作答,会议共形成了14项问题清单和解决思路,列入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工作中,彭舸始终把关心员工、培养员工,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为帮助员工立足本职岗位、提升能力水平,并牵头抓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业务培训为核心,以素质引领为重点,以课题攻关为载体,围绕“夯实基础、综合锻炼”的目标,优化设置培训课程,倾力打造培训基地,全面推进“导师带徒”,逐步推行“轮岗交流”,积极开展“多样化”培养和“阶梯式”培养,并多次担任培训讲师,为青年员工“铺路子”“立梯子”“搭台子”,通过建立课题攻关小组、开展系统全面的业务培训、组织以赛促学的“技术比武”、优化组合师徒配对、推行“学规范、用规范”活动等方式,帮助引导青年员工找准自身定位,立足岗位成材,在公司形成了“帮助员工、关爱员工、激励员工”的良好环境,公司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员工队伍逐步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趋势。
近年来,公司员工在科技创新方面屡创佳绩,2017年至今,共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通过局级及以上工法评定3项,通过局级及以上QC成果8项,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降本增效成果丰硕,进一步激发了全司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提升了企业竞争“硬实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